郭俊凌教授团队在多酚基全细胞肿瘤疫苗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点击数:92024-03-18 09:55:41 来源: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肿瘤疫苗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型免疫治疗方式,通过利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引发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肿瘤疫苗的有效性依赖于有足够多数量的肿瘤抗原对先天免疫系统的刺激,够实现抗原交叉呈递和T细胞免疫激活。然而,现阶段开发的大部分肿瘤疫苗并未包含完整抗原信息,影响了疫苗的临床疗效和阻碍了应用拓展。为了解决由缺乏足够数量的肿瘤抗原而导致的免疫刺激不足,而引起的免疫逃逸等问题,自体肿瘤细可以保留完整的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但是目前报道的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难以保留完整肿瘤的新癌抗原从而有效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郭俊凌教授团队长期围绕植物多酚在基础科学和前沿应用领域开展研究,发展了面向跨领域应用的植物多酚基功能材料体系(Science 2018, Sci. Adv. 2021; Nat. Nanotechnol. 2016, Nat. Commun. 2022; Matter 2023; Angew. Chem. 2014, Angew. Chem. 2019, Angew. Chem. 2023, , Angew. Chem. 2024; Adv. Mater. 2013, Adv. Mater. 2020; Adv. Mater. 2023; Appl. Phys. Rev. 2022; Chem. Soc. Rev. 2022; Energy Environ. Sci. 2019; EES Catalysis 2024; Environ. Sci. Technol. 2023; ACS Nano 2023; Chem. Mater. 2023等)。近日,该团队开发了一种由金属多酚纳米涂层包裹肿瘤细胞的策略,并进一步用细菌脂多糖(LPS)进行表面修饰作为疫苗佐剂,构建了全细胞疫苗,称为LMP vaccine(图1)。研究构建了植物多酚单细胞涂层,保存了被包裹肿瘤细胞所有的新癌抗原。在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后,LMP vaccine在树突状细胞内部释放锰离子和肿瘤抗原组分刺激先天免疫通路STING,与肿瘤抗原协同促进了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进一步将肿瘤抗原信号呈递给T细胞,从而实现了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该研究成果以“Metal-Phenolic Nanocloaks on Cancer Cells Potentiate STING Pathway Activation for Synergistic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于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并被选为“Hot Paper”,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郭俊凌教授和何云翔副研究员(专职科研),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和向莲。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副院长、逸夫书院董事Wood Yee Chan教授对该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
图1. LMP vaccine的构建及其引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论文信息:
郭俊凌,四川大学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曾毕业于四川大学轻工学院(石碧院士、廖学品教授)、墨尔本大学(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Frank Caruso),哈佛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Samir Mitragotri)。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获得四川天府峨眉领军,苏州市/苏州高新区领军,成都市蓉漂计划领军,成都市高新区产业教授等。主要围绕植物多酚在基础科学和交叉学科应用等方面,发展了吸附分离体系、药物精准递送体系、细胞工程化体系,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40篇,其中包括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Nat. Nanotechnol.、Sci. Adv.、Nat. Commun.、Chem. Soc. Rev.、Matter、Angew. Chem.、Adv. Mater.、EES等国际顶级期刊,申请及授权专利37项,关键技术已实现千万级产业转化。现任成都市委统战部“欧美同学会”社会服务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重大人才/轻工学科评委,四川省皮革协会理事,Collagen and Leather、《中国化学快报》(英文报)等期刊编委等,团队网站:https://www.bmicenter.org/。